|
(一)小姑排行老三,上有两个哥哥,下有一个弟弟。听母亲说,小姑年轻时可是方圆十里的大美人,高挑的身材、乌黑长发,自她十六岁起家里来说媒的人就络绎不绝……众多的相亲的对象中小姑竟谁都没有看中,一次偶然的赶集却让小姑遇见了另外一个镇上的帅小伙——我的杨姑父,从那以后小姑便天天早出晚归。爷爷奶奶知道这件事后极力反对他们来往,因为在八十年代几乎都是靠自行车代步,两个镇子之间骑自行车差不多要三个小时,而且当时杨姑父的家境也不是很好,他们镇子也是出了名的贫瘠,田地大多都在河滩,不是天干就是洪涝,粮食收成也不好。可无论家人怎么劝,小姑就是听不进去,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穷的叮当响的杨姑父。小姑结婚时我只有四五岁,很多记忆都模糊了,只记得那是一个初冬,小姑涂着鲜艳的嘴唇、烫着时髦的大波浪,穿着鲜红的呢子大衣,甚是好看……我们坐着装满了嫁妆的拖拉机,一摇三晃的把小姑送到了婆家。杨姑父因为结婚分到了他家侧面的一间屋子,屋子用布帘一分为二,前面是厅后面是卧室,从此以后这便是小姑的家了。由于兄弟姐妹多,杨姑父在婚后也只分到了家里的二三亩地,一年到头就指望着,这几亩地过日子。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便生下了表弟,第三年表妹也出生了。随着两个孩子的到来,屋子也不够住了,无奈杨姑父只好借钱另盖了几间瓦房,好歹有了一个像样的家。自从背上债后,小姑家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了,每年的粮食都不够吃,每次回娘家,爷爷奶奶都把省吃俭用的米面让他们带回去。虽然日子清贫但小姑从来没有在我们面前埋怨过姑父半句。虽然小姑家清贫但,也不妨碍我们几个堂兄弟姐妹过年最喜欢到她家去玩,因为每次去,杨姑父都会陪我们通宵打牌,这是我们在家没有的待遇。母亲也常为小姑的家境犯愁,但凡谁家有不想种的良田沃地,母亲都会替小姑接过来,帮他们耕种,至此杨姑父也很感激母亲,每次来都会卖力的干力所能及的事情。在母亲的帮助下,小姑的日子也渐渐好起来了…… |
|